文/主播|陶荣荣出自|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 把行动搞简朴了再动手,动手就那一下子原文军势Ⅲ 激水之疾,至于漂石者,势也;鸷鸟之疾,至于毁折者,节也。是故善战者,其势险,其节短;势如彍(guō)弩,节如发机。
详解 湍急之水能将巨石冲走,是借助水势;鹰隼迅飞猛扑,以至能将鸟雀捕杀,这乃是靠掌握发动的时机和距离。所以,善于用兵接触的人,他的兵势是迅猛的,他的行动节奏是短促的。
险峻的兵势就像张满的弓弩,短促的节奏就像猝发弩机。这里的关键是“其势险,其节短”。
势险和节短,关键掌握节短。“短”,就是近,距离近、时间短。“势险”,是积累的势能最大,气力最大,“节短”,是释放能量的距离最短、时间最短,那就能准确掷中而且有最大杀伤力。
李筌注得最本质:“矢不疾,则不远;矢不近,则不中。”如果你射箭的气力不够大,箭速不够快,你就射不远。可是,如果你离目的不够近,你就射不中! 善射者不靠弹无虚发! 从小听的都是弹无虚发的故事,兵规则告诉你不要指望弹无虚发,要十步之外射簸箕,那样才气射中、射穿。
就像猎豹妈妈教小猎豹猎羚羊,不能在百步之外发动追击,要悄悄地摸到五步之内,然后从草丛中一跃而起,最重要的是一跃就扑倒它。一下没扑到,它一跑,就纷歧定追得上了。我们再回到孙子说的:“善战者,无智名,无勇功,胜于易胜者也。
”善战者都没有智慧的名气,没有赫赫战功,因为他打的仗都容易打。所以真正的善射者,也没有弹无虚发的隽誉,因为他都摸到猎物眼皮底下再射,不懂的人就认为“不算本事”。好比经常有人说:“史玉柱一年打三个亿广告卖脑白金,那算什么本事啊?我如果有三个亿广告,我比他干得还好!”他没问人家那三个亿是怎么来的,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?给你三个亿,你真的会干吗? 势险和节短,是我们设计任何事情方案的基本原则,就是前期准备、筹谋很充实,最后动手事很少很简朴很有效。最怕说一个年度方案,说了两小时还没说完,先这样,然后再那样,这边如何如何,那里如何互动配合,整个一庞大的交响乐,少了一个乐手都不行。
最后这事肯定弄欠好。我们要把一张弓,拉得满满的,摸到猎物眼皮底下,射出致命一击。战,要一战而定;击,要一发而中。
所有的光阴,都在研究这一击,蓄积这一击的能量,打磨这一击的箭头,选择这一击的时间所在,而不是乱箭齐发。因为准备好的,其势险、其节短的一击,能保证必中,而且只需要射一箭。而乱箭齐发,不仅射不中,一大堆人,每一支箭,都要花钱花精神。这就是《孙子兵法》的一贯思想。
图片泉源于网络勇还是怯,不是人的问题,是势的问题原文纷纷纭纭,斗乱而不行乱也;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行败也。乱生于治,怯生于勇,弱生于强。治乱,数也;勇怯,势也;强弱,形也。
故善动敌者,形之,敌必从之;予之,敌必取之。以利动之,以卒待之。详解 纷纷纭纭,斗乱而不行乱也;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行败也。
纷纷纭纭,看似混战却有条不紊。浑浑沌沌,阵容圆整无懈可击。曹操注解说:“旌旗乱也,示敌若乱,以金鼓齐之。
车骑转而形圆者,收支有道,齐整也。” 这一段都是讲“动敌”,让敌人感受我很杂乱,很弱小,很胆怯,实际上我很齐整,很强大,很勇敢。“纷纷”,是旌旗翻转的样子;“纭纭”,是士卒之貌。
“纷纷纭纭,斗乱而不行乱也”,意思说旌旗翻转,一合一离,士卒进退,或往或来,看上去乱糟糟一片,而实际上法律严明,职责清晰,各有分数,扰而不乱。曹操说:“示敌若乱,金鼓齐之。
”则更有一层意思。就是让敌人远远地瞥见我们旌旗杂乱,实际上我们轻悄悄地有金鼓之声来指挥,对方听不见。王皙注解说:“将欲内明而外暗,内治而外混,所以示敌之轻己者也。”总之是为了欺骗敌人。
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行败也。这是讲阵法。杜佑注解说,“浑浑”,是“车轮转行”;“沌沌”,是“步骤疾驰”。
“其行阵纵横,圆而不方,指趋各有所应”。怎么形圆而不行败呢?杜牧引用了《握奇文》的解释,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黄帝兵法:“四为正,四为奇,余奇为握,先出游军定两头。” 这叫“阵数有九,中心有零,上将握之不动,以制四面八陈”。
军队一共分九个部门,四部正兵,开仗时先出击的;四部奇兵,预备队,看战势生长变化,关键时投入战斗制胜的。另有个零头,叫握兵,握在主帅手里的,不动。
《孙子兵法》后面有一句,叫“不动如山”,这主帅不能动,主帅一动,往前动是胜利了,战斗竣事了;往后动那就是全军溃败了。所以就算敌人杀到主帅眼前,有那握兵上去抵抗,主帅是不能动的,帅旗是不能倒的,主帅一动,帅旗一倒,军心就倒了,那就大家都逃吧。固然该逃的时候也得逃。
图片泉源于网络 “先出游军定两头”,是布阵的时候,游军举着各个队伍的旌旗,先定地界,哪支队伍站哪儿,游军插上旌旗,定好地界,各队伍在各自旗下各就列位。四为正,四为奇,这就是传说中的《八阵图》,不是诸葛亮的发现,首创是黄帝和他的上将风后,又叫《风后八阵兵法图》。
《握奇文》,又叫《风后握奇文》,孙子的用兵思想,也是继续了风后的思想,厥后诸葛亮的《八阵图》,包罗唐太宗还编成大型歌舞剧《秦王破阵乐舞》,原型都是《风后八阵图》,距今四千五百年历史了。乱生于治,怯生于勇,弱生于强。
曹操注解:“皆毁形匿情也。”这些都是冒充给敌人看,隐藏我军实情的。
让他瞥见乱,其实是治;让他瞥见怯,其实是勇;让他瞥见弱,其实是强。乱生于治,要军纪治理很是严明,才气做到外貌乱糟糟,实际井然有序;怯生于勇,要有超出一般的勇敢,才气上去冒充败退吸引敌人;弱生于强,要有超强的实力,才敢示弱让敌人倾巢来攻。
所以,“治乱,数也;勇怯,势也;强弱,形也”。治还是乱,是分数问题。分数,《势篇》第一句讲过了,“凡治众如治寡,分数是也”。
分,是划分,数,是人数,是组织架构,部曲行伍,每一队伍划分人数几多。勇还是怯,是兵势问题。所谓“驱市人以战”,如果要把没经由军事训练的人驱使去作战,他怎么能勇敢呢?那就置之死地尔后生,不战就得死,在这个形势欺压下,就每小我私家都酿成亡命徒了。
怎么让士兵勇敢,韩信就让他们背水一战。所以勇还是怯,不是人的问题,是势的问题。强弱,是一个示形的问题。
刘邦派使者去看匈奴冒顿。冒顿全给他看老弱病残,人是老弱病残,马也是老弱病残。刘邦就上当了,效果三十万雄师,在白登为冒顿困绕,差点回不来。
最后总结: 故善动敌者,形之,敌必从之;予之,敌必取之。以利动之,以卒待之。
所以,善于调动敌人的人,无论向对方展示出什么样的军形,敌人总是听从;给予敌人一点小利,敌人就一定会来夺取。用小利去诱动敌人,再用强兵劲卒去敷衍它。图片泉源于网络 择人任势,任三个势:气势、阵势、因势 原文故善战者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,故能择人而任势。
任势者,其战人也,如转木石。木石之性,安则静,危则动,方则止,圆则行。故善战人之势,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,势也。
善战者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,故能择人而任势。俗话说,形势比人强,胜负之道,在于怎么造势,这得主帅自己研究,而不求之于下面的人。什么事没干好,你不能骂下面的人不行,执行力太差,或者强力逼下面的人去干,是你自己没摆设好。
即即是人不行,也是你自己没选对人。所以优秀的向导者,求之于势,不责怪下面人。能够造好势,选对人。
杜牧注解说:“善战者先量度兵势,然后量人之才,随短长以任之,不责怪说下面人不成器。” 就是在对的地方,用对的人。地方差池,人差池,都是向导者自己差池。战例是曹操的“袖中神算”。
曹操征张鲁于汉中,留张辽、李典、乐进将七千余人守合淝。临别前给护军薛悌留了一个信封,说敌人来了再打开。曹操雄师脱离没多久,孙权就率十万人来取合淝。
四位上将赶快打开信封,内里写了:“如果孙权来,张、李二将军出战,乐将军守,护军不要出战。”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,张辽懂了,他说:“丞相出征在外,如果等他来救,我们城已经破了。
丞相这是叫我们乘他兵势未合,先给他一下,折其威势,然后可守。成败之机,在此一举。” 于是李典和张辽两员猛将,乘孙权驻足未稳,马上出战,果真大破孙权。吴军夺气——气势没了。
张、李二将再回城中守备,守军心安气盛,孙权挨了一棒,再重新收拾军队来攻城,攻了十天攻不下,自己退却了。孙盛评论说:“兵者,诡道也。
”合淝之守,孤军无援。如果专任勇者,则好战生患。专任怯者,则惧心难保。
且彼众我寡,他人多,必有惰性。我以亡命之师,击他贪惰之卒,其势必胜。
胜尔后守,则必固矣!所以曹操杂选武力,参以异同,事至而应,一切如他神机神算。李世民的上将李靖说,兵有三势,一是气势,二是阵势,三是因势。气势是什么,首先是你心田强大,然后别人也认为你强大。李靖说:“将轻敌,士乐战,志励青云,气等飘风,谓之气势。
”这叫在战略上藐视敌人,在战术上重视敌人,气壮山河,就真有山河一般的气力。我们平时在事情中、谈判中,都有体会,关键是气势,气势就是权力,如果别人见了你,就先让你三分,你就先赚了三分。
有些明星耍大牌,明显是无理取闹,别人也认了,这就是屈服于他(她)的气势。马克・吐温的小说《百万英镑》,揣着百万英镑的支票,就可以随处白吃白喝,也是气势。气势不是虚的,是真的,是实力积累出来的。
虚张声势是装不出来的,好比那百万英镑的气势,关键在于那百万英镑的支票是真的,如果是假的,那气势就起不来。每一个乐成人士,都能体会到自己气势的变化,那真不是虚的,越乐成,社会越认可你,你气势越大,所向披靡,做事越顺。气势,一是实力作底,那叫有底气,有底气,气势才上得来。然后呢,就是别人得认,被你的气势压倒,压不倒,那就还得较量较量。
什么是阵势呢,李靖说:“关山狭路,羊肠狗门,一夫守之,千人不外,谓之阵势。”天时地利人和,阵势,是占尽地利,这是你的王牌,这张王牌抓手上了,不管他天大本事,谁也无法跟你抗衡。
你如何能获得这张王牌呢?就是谁也没看到它的价值的时候,你先占了。那地,一直在那里,就像那牌,一直在那里,谁摸到是谁的,关键你得知道那张牌是王牌。就像诸葛亮失街亭,街亭就是王牌,就是阵势。
街亭在,阵势就在。街亭没了,阵势就没了。
阵势没了,怎么打也没用,只有退却。第三,因势。
因势,就是因人之势,凭据对方的势,来因势利导,李靖说:“因敌怠慢,劳役饥渴,前营未舍,后军半济,谓之因势。”前面说到曹操的袖中神算,就是知道孙权来的人多,人多的,一定要使用人多的优势。先到的,一定心态上就等着大队伍到齐了再动手,使用他这个兵势,乘他“前营未舍”,先头队伍军营还没安置好,“后军半济”,后面的军队还没到齐,先给他一个迎头痛击,他的气势就被打下去了,我军的气势就壮了。
所以因势就是纵横捭阖,捭阖就是开合,一开一合,调动对方,凭据对方兵势变化,随时痛击。图片泉源于网络 任势者,其战人也,如转木石。
木石之性,安则静,危则动,方则止,圆则行。“任势”,曹操注解说,就是“任自然势”,顺其自然,你要先设计好“自然”,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,那就一切自然而然。你就把人当木头石头好了,他的性情是牢固的,投之安地则安,投之危地则危,那木头石头自己是不会回避的。梅尧臣注解说:“木石,重物也,易以势动,难以力移。
”那大树木、大石头,你要想靠气力搬动它,你搬不动,但你如果把它放到山顶上,使用山势,而不是蛮力,那轻轻一推,它就排山倒海地滚下去了。军队呢,“三军,至众也,可以势战,不行以力使,自然之道也”。
韩信破赵之战,把一万人的军队背水列阵,面临敌军二十万人,人人殊死作战,为什么?因为韩信是任势,不是责人。那势,就是退后只有死路一条,只能跟敌人拼命。淝水之战,苻坚率百万之众,面临晋军八万人,虽退后者斩,也挡不住士兵逃跑。因为那势,是有路可逃,人人夺路而逃,当官的来斩,没有来斩的敌人多! 为什么打困绕战,通常要留一面给敌人逃跑,这也是造势,不要给他殊死作战的势,让他有逃命的势,这样才气在他逃跑的时候扑灭他,又不用跟他拼命,杀敌一千,自伤八百。
逃跑门路上再匿伏一支奇兵,就更完美了。故善战人之势,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,势也。《势篇》最后,孙子总结,什么是势,就是在一千仞那么高的山上推下来一颗圆石,谁能抵抗! 我们中学物理学过“势能”这个词,就从这儿来的,势能即是mgh,就是:势能=质量×重力加速度×高度。
山上的圆石头,它拥有的势能,就即是他的重量乘以山的高度。如果那石头从山上滚下来,势能转化为动能,动能是几多呢?即是1/2mv2,就是动能=1/2质量×速度的平方。山有多高,石头有多重,速度就有多快,谁能抵抗! 杜牧注解说:“转石于千仞之山,不行遏止者,在山不在石也;战人有百胜之勇,强弱一贯者,在势不在人也。
”石头滚下来有多鼎力大举量,不在于石头有多重,主要在于山有多高,士兵是勇是怯,不在于他的性格,主要在于你把他置于什么形势。王皙注解说,石头自己不会转,因为山势才不行遏止。
战斗也不能强求妄胜,因为兵势也不是你强求得来的。所以善战者,任势不任人,任势尔后择人,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,才是向导力所在。附录:《兵势篇》全文 孙子曰:凡治众如治寡,分数是也;斗众如斗寡,形名是也;三军之众,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,奇正是也;兵之所加,如以碫投卵者,虚实是也。
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海。终而复始,日月是也。死而重生,四时是也。
声不外五,五声之变,不行胜听也;色不外五,五色之变,不行胜观也;味不外五,五味之变,不行胜尝也;战势不外奇正,奇正之变,不行胜穷也。奇正相生,如循环之无端,孰能穷之哉!激水之疾,至于漂石者,势也;鸷鸟之疾,至于毁折者,节也。故善战者,其势险,其节短。
势如彍弩,节如发机。纷纷纭纭,斗乱而不行乱;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行败。乱生于治,怯生于勇,弱生于强。
治乱,数也;勇怯,势也;强弱,形也。故善动敌者,形之,敌必从之;予之,敌必取之。以利动之,以卒待之。
故善战者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。任势者,其战人也,如转木石。木石之性,安则静,危则动,方则止,圆则行。
故善战人之势,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,势也。-END- 为你读历史∣一个相识历史的端口。
本文来源:爱游戏体育app-www.sixibaoz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