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1958年开始,全国开始建立人民公社,打消区建制,改成人民公社。一个新生的农村社会组织呱呱落地。村里的田地都被收回去了,谁也没有自己的田地了,一律归国家了,要种庄稼得向国家租田地,到了收成的时候要向国家缴粮食,国家就像是从前的田主,固然国家不是田主,叫“人民公社”。
湟中县建立了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,划分叫东方红(鲁沙尔)、红星(三合)、先锋(平安)、金星(李家山)、红旗(田家寨)、七一(汉东)、东风(上五庄)、上游(上新庄)。公社名称无不体现出“新”时髦。自西汉屯田至1952年土地革新,湟中县属于封建、半封建的私有制个体农业经济,主要生产资料如耕地、牲畜、农具等为私人所有。土改后,农民自愿组织相助组,相互换工、配合劳动(有暂时、季节、常年三种形式),1952年到场相助组的农户37388户,占总农户的90%,1953年试办两个低级社,入社农户14户。
1955年生长到197个,入社农户5363户,占全县总农户的15.4%,入社土地16.1万亩,占全县耕地的10.5%,牲畜10101头。年底,有87.8%的农户入了低级社。低级社的土地仍归各户所有,但由互助社统一谋划,各户的私有牲畜和农具,交互助社统一使用。
互助社的产物为社员配合所有,扣除生产开支,缴纳农业税,提取一定数量的公积金、公益金后,按社员劳动数量举行分配。由社使用的土地、牲畜、农具付给一定酬劳。1956年3月,低级社全部过渡到高级社。
尚未入社的田主、富农少数农民共971户,占2.6%。高级社是在实行土地、牲畜、大农具等生产资料团体所有的前提下,制定社章,以社为单元举行核算和分配。是年冬,全县又将605个高级社合并为392个农业互助社。
但由于农业互助化运动来势迅猛,步子太快,驻足未稳又不停升级,群众思想觉悟、干部治理水平、生产力状况都不相适应,全县约有20%的社问题较多,影响了生产的生长和社员生活的提高。1958年8月28日,将392个农业互助社按地域合并成8小我私家民公社。人民公社仍然是团体所有制,但已经包罗着若干全民所有制成份,改变了原来高级社单一的经济组织性质,实行政社合一。
为了提高生产力,把妇女们从锅台边解放出来,每个大队开办大食堂,各家各户不用做饭,用饭不要钱。1958年3月24日,青海省委在给相助县委第一书记吴正夫的陈诉指挥中,招呼全省学相助、赶相助、超相助,全面推广相助“大干40天,实现水利化”的所谓履历,夸诞风问题开始泛起。3月29日-4月8日,省委二届六次全体集会提出的1958年农业区基本实现水利化、农村两年内实现电气化等一系列不切实际的高指标,标志着“大跃进”运动在省内展开。德令哈农场1.07亩春小麦平均亩产5548斤,1.553亩青稞平均亩产5195斤,油菜平均亩产2269.6斤,这是“大跃进”时期全省农业方面的第一颗“高产卫星”。
今后,赛什克农场1.099亩春小麦平均亩产8585斤,缔造了青海省小麦卫星田的所谓最高纪录(1958年9月14日《青海日报》报道)。(1974年11月20日《青海日报》报道:诺木洪、香日德农场春小麦试验田创高产纪录,其中1.37公顷产粮15375公斤,平均每亩748.18公斤。1978年10月29日,香日德农场3.91亩春小麦试验田,平均亩产2026.1斤〔称“吨粮田”〕,新哲农场白菜性小油菜亩产600.9斤,西宁市张家湾大队甘蓝型青油四号油菜亩产642斤。
)1958年3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市议通过了《关于把小型的农业互助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》。意见指出:“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,在有条件的地方,把小型的农业互助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互助社是须要的。
”会后,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事情,有的地方泛起了“共产主义公社”“团体农庄”,有的地方泛起了“人民公社”。由于在互助化运动的后期已泛起了过急过猛的问题,所以“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”也泛起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,刮起了“一平二调三收款”的共产风。11月中共中央事情集会(第一次郑州集会)后,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。
农业“大跃进”运动,以“五风”为主要标志的“左”的错误严重泛滥起来,破坏了正常生产秩序,破坏了生产力生长,致使1960年农村发生了严重春荒,造成了“三瘦”(人瘦、地瘦、牲畜瘦)和人口死亡的凄惨结果。1962年,湟中县的人民公社由28个调整为39个,生产大队由423个划为457个,生产队由1641个划为2778个,基本核算单元由大队核算改为生产队核算,解决了自1956年高级社以来长时间存在的平均主义。
“文革”期间在“农业学大寨”历程中,又泛起了平均主义,1968年全县51%的生产队取消定额治理和评工记分,推行“政治评分”。社员实行基本口粮制,违背按劳分配原则,劳动功效大幅度下降。1969年又恢复了劳动定额和评工记分。从相助组到低级社,从高级社酿成人民公社,变来变去,自打高级社以来,社员们一个个出工不着力,地里的粮食打的越来越少,但阶级斗争的弦绷得越来越紧,随处的庄廓墙上贴着“共产主义是天堂,人民公社是桥梁”“人民公社好,工农商学兵”“人民公社就是好,建立就能吃得饱”“人民公社万岁”等口号。
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逐步建设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。1982年全面推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联产责任制,产业作价摊平,农户有了生产谋划自主权,“交够国家的、留下团体的、下剩都是自己的”,中国亿万黎民啼饥号寒的日子,终于熬到头了。
1983年至1985年,稳定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;调整工业结构,取消农副产物统购派销制度,实行条约定购和市场调治;取消指令性种植计划,放开搞活粮食和其他农产物生产,使农民谋划好承包地。1985年,县人民政府给农民发表了土地使用证。
本文来源:爱游戏体育app-www.sixibaozi.com